《超级农业霸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超级农业霸主-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昌哥,麻烦你回去给我哥说一下。我和领导去县里办点儿事情,晚点回来……”梁三平还不忘了让王大昌回去告诉自己的大哥一声自己去哪儿了。

而王大昌则是没滋没味的应了一声了事,今天的事儿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精彩刺激了。甚至到了现在,他也弄不明白梁三平这开始连聘请工都批不到的人。

如何能够一跃成为了自己的副队长,还能身兼生产科干事的职务。

这戏法到底是怎么玩的啊?!王大昌不由得感叹,想不明白啊~想不明白。难怪我到底都只是一个队长而已,这大机关的事儿太复杂了……

车子呼啦啦的向着县里开去,而路上夏振东则是笑呵呵的和梁三平说起了他离开后所发生的事情。

其实也没有什么太特别的,刘老在拿到了梁三平所提供的想法后。随即便和赶来的几位专家再次进行了论证。

在结合了技术情报部门给予的一些资料后,专家团认定这份方案的可执行性相当的大。于是联名给华南农垦总局打了报告。

请求总局批复一片垦区来给他们做实验,而同时几位专家都突然对梁三平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夏振东则是适时的提议,让梁三平来一趟给诸位专家见见。

刘老当时也表示赞同,因为之前和梁三平多数是在聊橡胶白分病的问题。从梁三平所提出的那些个看法,刘老认为梁三平的实践基础极为扎实。

加之年纪不大,培养一下很可能会为两院增加一位新的实践型人才。于是,才有了夏振东带着司机来找梁三平的情况。

“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啊~”梁三平呵呵呵的笑开了,他没有想到自己无心插柳柳成荫。给刘老他们提了个醒,然后刘老竟然在给总局的报告里提到了自己。

难怪今天作为江海农场场长的邢承安会亲自来安排自己的工作,而且竟然还白白的给了自己一个干事兼副队长的职务。

“老夏,我的方案刘老他们已经完全论证过了吗?!”梁三平跳过了这个话题,向着夏振东问道。

“那是肯定的,刘老等几位专家整整花了一个晚上。好在在来之前,院里就已经针对这个方案做过了一定的论证,刘老他们的工作量不算是太大……”

却见夏振东笑呵呵的道:“这件事情现在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了,所缺的就是总局的认可。不过刘老他们的报告,我相信总局肯定不会为难。”

顿了顿,夏振东笑着对梁三平道:“根据你给的一些情况,刘老他们觉得关于‘三唑酮’还有更深的潜力可挖。所以,让你去县里的热作所一趟。看看能不能给他们提供一些想法。”

梁三平闻言不由得一愣,随即心里苦笑。刘老这帮子老爷子果然不是盖的,三两下的他们就已经察觉出了三唑酮的其他功用。

事实上三唑酮最为重要的功用,并非是橡胶白分病。而是水稻、小麦的病症。尤其是对小麦根腐病、腥黑穗和散黑穗病,水稻稻叶尖枯病、纹枯病防治效果和作用极为明显。

上一世梁三平曾经前往东北的农垦进行过考察,当地的农垦是以生产粮食为主。而国内最好的稻米之一,便是产自东北的大米。

他们就在大面积的使用三唑酮及其混合剂来用于稻叶尖枯病、纹枯病的防治。

甚至梁三平的脑海还清晰的记得,当时东北农垦的介绍人员递交的资料上标明:每公顷用450g喷雾,对叶尖枯病、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达80%以上。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果,而因为这也用到了三唑酮同时琼岛当时也盛产稻米,所以梁三平对此印象极为深刻。

“老夏,刘老他们的意思如何?!”梁三平笑着对夏振东道:“说实话,关于三唑酮我所知道的不多。但据说马来西亚那边,倒是有用三唑酮来做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效果很好,。而且毒性、抗药性很低……”

说着,梁三平叹了口气道:“就是现在三唑酮的引进还是一个问题,我们国内目前并没有生产三唑酮的技术……”

“你怎么知道没有?!”夏振东眉头一挑,梁三平顿时心里一个咯噔。对啊!自己是一个农村里出来的年轻小伙子,怎么可能知道国内的农药生产状况?!

“我这是猜的,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之前你也不是说了吗?!这药是德国人发明的,我可不认为他们会轻易的卖给我们。而且他们好像才发明这种药物并没有多久。”

还好梁三平足够冷静,三两句话就把这件事情糊弄过去了。夏振东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是这个道理。

从五十年代开始,国际特别是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封锁就开始了。大名鼎鼎的巴统,可是让当时的中国吃够了苦头。

好在现在中美双方的关系已经解冻了,倒是可以从西方国家手中引进一批先进的工业、农业技术。

“小梁,你猜的倒是没有错。就目前来看的确我们两院现在还没有掌握三唑酮的生产技术,就算掌握了还需要引进热雾机。同时还得将三唑酮转化成烟雾剂……”

夏振东说这话的时候,目光有些闪烁。然而梁三平却似乎没有发现。

接着却见夏振东苦笑的揉着眉心,道:“千头万绪,但说到底都得需要钱啊!国家现在的外汇储备……”

说到了这里,夏振东没有再说。梁三平也在苦笑,这年月中国真是穷的让人不敢相信。国家手上的外汇从来就不多,哪里拿得出多少钱来给刘老他们买热雾机和三唑酮的技术?!

毫无疑问的,这两项技术的引进绝对不可能便宜。

说到了这个,夏振东也很无奈。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是他能够解决的,这是整个国家大方向的问题。如果部里面提出了,国家也没法解决他又能如何?!

两人之间顿时陷入了沉默,车子就这么沉默的向前开去。江海农场距离县城不过是十余公里罢了,虽然是沙土路但行车速度却也不慢。

不过是半个多小时,车子就已经抵达了县城。随即向着热作所转去。

当车子停稳在热作所的招待所门口的时候,梁三平就看到了刘老带着几位老爷子迎了出来。刘老的这番动作,不由得让他受宠若惊。

“哈哈哈……大家都看看,这就是给了我不小启发的小同志——小梁。来来来……小梁,来认识认识这些个老头子。”

说着,刘老便牵着梁三平跟着几位专家打招呼。这一打招呼不要紧,看着这些个老爷子梁三平直接便被震的头晕脑胀。

比如两院任研究员、副院长,土壤农业化学家,著名橡胶栽培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研究天然橡胶栽培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的黄老。

华南热带作物科学研究院橡胶遗传育种研究室主任、曾探险亚马逊采集了大批野生橡胶树种质资源,并鉴定出一批优异种质的郑老。

还有1977年在国内外首次诱导出橡胶花药体胚植株,并于翌年移栽成活世界第一批花药植株的两院大牛级人物——王老!

这个阵容,足以将很大一部分热带作物界的人直接震翻了。梁三平也是晕乎了好一阵后,才回过神来感叹。

难怪这些个老爷子能够敏锐的察觉到三唑酮的其他效用,人家这些真材实料实打实出身的大牛们,果然跟自己这个半吊子水平不一样啊!

第九章我们的农业

几位老爷子寒暄了一会儿,便直接把梁三平给抓到了会议室里去。热作所的会议室早就被老爷子们嫌碍事儿,改造了一番。

几块黑板,满地的粉笔。桌面上整齐的摆着一叠叠的报告,明显的可以看出上面的笔墨痕迹。而地上则是一地的烟头。

再看看几位老人,眼眶发红血丝遍布。明显的老人们都熬了一夜,那短短的递往总局的数千字的报告,实际上却花费了老人们巨大的心血。

没有一份成果,是轻易能够得来的。

“刘老,要不您和其他的几位老爷子先休息休息?!”梁三平看着这些废寝忘食的老人们,心里不断的在颤抖着。

“这段时间我会整理一些我所了解的情况,给您和其他的专家们做汇报。”原本还有些要藏着掖着,生怕自己的底细抖露出来的梁三平决定要将自己所知的尽量全数告知这些老人。

他们是一群令人敬佩的老者,他们没有为自己作想太多。他们想的更多的是,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

这里的老人,最年轻的也近七十岁了。这个年纪他们却还坚持着熬夜,仅仅是为了解决国家目前的困难。

一群老人都如此,那么比他们年轻了数十岁的梁三平有什么理由不把自己所知的贡献出来?!尽管他自己或许对这些一知半解,但他坚信自己所知道的这些肯定会对老人们有着一定的触动……

“是啊!刘老,您和几位老爷子都熬了一夜了。再不休息,您的身体……”夏振东有些犹豫的对着刘老建议道。

而刘老看向了自己的几位老伙计,一下子就看到了他们那布满血丝的眼睛。老人心里叹了口气,都是一起工作多年的老兄弟了。

他比谁都清楚,如果自己不开口并带头去休息。这些个老兄弟是绝对不会就此休息的。老人无奈之下,只能是叹了口气。

“臭小子,我们起来以后必须要看到你的报告!”笑骂了一句,老人便带着自己的老弟兄们去休息了。他们确实也太累了,这两天忙坏了他们。

此时已临近中午,大家伙儿在夏振东的带领之下笑呵呵的到热作所的食堂吃了个便饭老人家们便各自休息去了。

在送老爷子们离开之后,梁三平才注意到那位苟主任似乎并不在这里。

“老夏,那位苟主任呢?!怎么没看到他?!”梁三平好奇的对着夏振东问道。而后者则是冷笑了一下,道。

“人家苟主任贵人事忙啊!帝都来了一个美国的商务团,部里让我们院出个人去看看是否有需要采购的物资。于是人家苟主任就这么忙去了……”

顿了顿,夏振东冷然道:“人家苟主任从来就没把心思放在咱们两院里,觉着咱们不过就是一群泥腿子。人家啊,要去做‘更重要’的工作岗位。为四化做出自己的贡献呢……”

梁三平闻言不由得一笑,苟主任原来是去跑官去了。想必他在两院早就呆不惯了,毕竟两院整天都在跟土地打交道,名声不显不说还在穷乡僻壤。

这如何能够叫人家苟大主任接受的了?!人家苟大主任可是人中龙凤啊,他朝封奏九重天的人物。哪里肯在这里耽搁?!

“都看不起农业,都不想搞农业。觉着我们脏、觉得我们臭!但怎么没有人来想想,这个国家9。7亿人口中,有着8。4亿就是农村人口!我们就是个农业大国,而忽略了高达86%以上的农业人口,这本身就是失责啊!”

夏振东无比痛心疾首的道:“没有让占人口86%的农民富裕,我们国家如何能够称得上是富裕?!没有让农业现代化,我们国家又如何称得上是现代化?!”

“都嫌弃做农不好听,都觉得当农民耻辱。我们国家的农业,如何发展?!这占据了人口层面86%的农民,如何富裕?!”

夏振东越说越是激动,却见他握紧双拳咬着牙颤声道:“我还就不信了!我们的农业就发展不起来?!我还就不信了,难道农民做农真的就得挨穷?!”

夏振东的一番话,猛然划开了梁三平脑子里的一片亮光。说实在话,自从回到了自己十八岁开始,梁三平一直就是一种混着的心态在生活。

而当夏振东的这番话说出来以后,他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了。但此时的他还没有下定决心。的确,上天让他重活一次这已经是极为优待了。

自己是应该有所作为,但历史上可不缺那是试图有所作为的人。而在这些人中,真正的成功者寥寥无几。

他们不是自恃甚高导致失败了,便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落。梁三平一点儿也没有想要步他们后尘的想法。

梁三平和夏振东俩人感慨的说了一会儿,夏振东便带着梁三平到了招待所预先开好的房间内休息。

但梁三平并没有真正的休息了,在窗台下的办公桌上。他拿起了笔和纸,低头沉思了一下开始缓缓的写下一些他所记得的药方配比。

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三唑酮热雾剂的配方。虽然三唑酮的生产工艺梁三平并不知道,但他却知道三唑酮的热雾剂配比。

这些在后来几乎不算是什么秘密了,配发给农场的说明书上就有标明主要的物质配比。这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农场的技术人员对三唑酮进行配置,另一方面也是在不断的寻找最佳的配比方式。

你的实施喷洒效果,会反映到实际生产当中。而这一切则是会形成报告,交到两院的研究人员手里。这样他们就可以根据各地土壤、湿度、风力了微调粤北、闽江、琼岛和滇省之间的药方配比。

以求达到用最合适的剂量,发挥最大的药效的成果。

夏振东为了方便梁三平做事,特地让人将大量的资料都搬了过来。以方便梁三平查阅。

“嗯?!南凯大学在1977年就引进了三唑酮?!还将这种药剂命名为‘粉锈宁’?!”梁三平看到这个消息,一下子就跳起来了!

他这才想到,三唑酮开始并非是针对橡胶白分病的。它最初的研发就是针对小麦白分病的,同时也对玉米有一定的效用。

于是,当时便作为玉米、小麦等粮食白分病防治药物而进口了。事实上,德国人没安什么好心眼。因为印尼橡胶研究所曾经做过粉锈宁的药物橡胶试验,不仅成本比之硫磺要高。

而效果也没有硫磺来的要好,于是德国人才把这种药剂卖给了我们。但当时的他们没有想到,我们会弄来热雾机这种在当时较为先进的农机进行喷洒。

他们更没有想到的是,我们竟然会把粉锈宁制成热雾剂配合进口热雾机一起达到了高防治率的效果。

热雾机这种农用机械,事实上很早就已经出现了。早在二战结束那年,也就是1945年德国人就已经将这种农用机械研制了出来。

而在二战之后,获取了战争红利和大量德国遗留技术的美苏相续研发出了自己的农用热雾机。在世界两极都相续研发出自己的热雾机后,随即双方阵营也开始根据两极提供的技术自行进行了研发改进。

在抗美援朝之后,苏联和我们的蜜月期中苏联自然是有向我们转让了这种技术。但因为当时的工艺水平和材料所限,我们自产的热雾机一直和进口的有着较大的差距。

随后爆发了那大浩劫,几乎所有的科研活动都被迫停止。热雾机的研发和改进自然也不例外,没有逃过被冲击的命运。

这造成的后果就是,目前国产的那些热雾机根本就无法达到进口的水平。不堪使用。

“唉……说到底,还是得进口啊……”梁三平无奈的叹了口气,这份报告从粉锈宁在橡胶上的使用,延伸到了粉锈宁和热雾机一起在包括了玉米、小麦、水果、蔬菜、草坪、花卉、树木……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要知道,粉锈宁不仅仅是可以防治白分病、小麦的纹枯病、全蚀病、稻叶尖枯病、稻曲病、黑粉病等多种病害。

它同时更是一种苗醇抑制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与一些农药混配后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在一定比率的混合之下使用,其杀虫、杀菌效果更佳。

而粉锈宁本身的价格也不便宜,如果想要大面积的进行使用那么降低其使用成本则是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梁三平清晰的记得,在报告上曾经看过关于其他药剂和粉锈宁之间的成本换算。

粉锈宁每亩最佳的效果为5克,再多了便是浪费了。虽然效果更好,但消耗的成本更好。即使是5克,已经足够用了。5克粉锈宁的成本,为0。5元。

而使用了热雾机之后,那么便需要配合热雾机一起使用的喷雾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