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了林强生的这些话,约翰克莱伯心中的CISC和RISC之间的高墙瞬间崩塌了,如果刚才老板只是提了个建议,那么现在则已经是彻彻底底的教自己怎么做了。
他的脑中立刻就计算起了这样的可行性,结果是完全可行,十分正确!
但是克莱伯还是被以往的思维束缚着,他有些犹豫的说道:“可是这样做,x86这种经典的复杂指令集,就变成了又不复杂又不精简的怪胎了,这。。英特尔能干吗?!”
林强生笑了,面对克莱伯这个有些迂腐的问题,他点头说道:“英特尔肯定是不干的,但我们不是照样生产x86处理器嘛,你的老东家IBM也没少这么做吧!”
“呃。。”克莱伯不得不点头承认,虽然IBM和英特尔有很深的合作关系,开始的时候英特尔在IBM的芯片工厂订做芯片,但是IBM也趁机克隆了英特尔芯片,弄出了自己的286处理器。
林强生接着说道:“就这么干,我们还可以把RISC处理器双核联用,两个核心、设计成使用同一个接口、总线!甚至我们也可以把这个‘双核’的做法,运用到x86架构上,两块386芯片联用,这样计算机性能就能大幅度提升!”
这都是前世IT界盛行的理念,如果林强生不知道就太奥特了,在80年代中期提出这样的概念一定非常有趣,而且约翰克莱伯作为IBM高级工程师和前技术高管,也知道这些个概念的新颖性和可行性,他只是一时被林强生的大胆想法惊住了而已。
这时,旁边的张汝京说道:“克莱伯先生,我倒是觉得林先生提出的想法很不错,而且很有实现的可能性!”
张汝京对转过头来的两人说道:“我们先不提把精简指令集集成到x86上,单单林先生提到的双核这个概念,实际可行性很高!这种概念和众多芯片组成的大型计算机一样,只不过那是无数个芯片的集成,而双核就只有两个核心!”
实际上,张汝京更赞成林强生提到的,在x86架构集成精简指令集的想法。而双核计算机想要实现的话就要难得多,两个核心结合到一起就会争抢前端总线带宽,反倒成为系统性能的瓶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重新设计CPU,这与重新研发一款处理器毫无区别,难度大大增加,而集成精简指令集就简单可行的多了,但前者却更好理解一些。
接着,张汝京赞成的对林强生说道:“林先生提出的在x86上集成精简指令集,很巧妙的跨越了CISC和RISC之间的鸿沟,把两者结合到了一起,虽然模糊了它们之间的界限,但这种中庸的做法确实能够显著提升CPU的性能,这几乎是可以预见的!”
“不是吗,克莱伯先生?”张汝京笑着对约韩克莱伯反问道。
这时候,约翰克莱伯不得不重重的点了点头,他看了看林强生和张汝京,一个是未来的老板,一个是同行业中的佼佼者,于是说道:“既然你们都认为可行,那么林先生,我要求增加预算,我们可以在开发RISC处理器之外,另行添加一个并行工程,成立一个项目组,把精简指令集集成到x86架构上!”
当初约翰克莱伯给林强生报的预算是1200万美元研发一款精简架构的处理器,现在克莱伯接下了两个任务,林强生十分高兴,他说道:“可以,那我再批准你400万美元的预算!”
约翰克莱伯做了个手势,笑道:“OK,没有问题!”
林强生等人进了实验室,向张熙等实验室的研发人员做了简短的介绍,于是大家都知道了克莱伯和张汝京一个出自IBM一个出自德州仪器,都是半导体业内的著名企业,一个蓝色巨人,一个行业内的老前辈!
而之后约翰克莱伯留在了实验室,林强生和张汝京则出了大楼坐上了电瓶车来到了东星半导体的晶圆工厂。
开车的是一名国内来的小伙,他把电瓶车直接开进了工厂,换上无尘装之后,林强生和张汝京以及伊贝卡三人走进了晶圆生产车间。
林强生对张汝京说道:“在美国,晶圆尺寸的更新换代一般都是十年左右,现在国际上是100mm晶圆的天下,而英特尔已经掌握了6英寸晶圆的制造技术,他们现在的晶圆厂也主要是5英寸的。现在我们的晶圆厂也逐步在更换5英寸晶圆的制造设备,这是升级改造后的一家,另一家要在年底之前升级完毕!”
张汝京打量着车间内的设备,对这种先进的全自动高精尖的东西并不陌生,他说道:“英特尔的技术的确发展很快,从286到386充分证明了摩尔定律的正确性!”
林强生无奈的说道:“英特尔有钱,可以不断的更新制作工艺,改进架构。他们每两年就会推出核心面积更小、制程更先进的处理器,而每隔两年就会推出更新架构的处理器。在这点上,我们和其他的处理器生产厂商都无法和英特尔相比!”
英特尔的发展模式,实际上拼的就是金钱,有了金钱也就有了人才,把大量的资金不断的投入到技术升级研发上去,才能让Intel的芯片技术不断进步,这实际上是一种研发竞赛。
美国人擅长搞军事竞赛,但本质上却是研发领域间的激烈竞争!
这对中国人来说很陌生,中国一直是在后追赶的那个,还从来不知道领先是什么感觉,更别提和世界级竞争了!
而林强生现在不可能这么做,无论是在美国和中国来说,中美政商间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都困扰着他。再说即使他想投入大量的资金,国内也没有人才基础,现在很多国内的计算机界的精英都在处于成长阶段,还来不及补足这些年造成的知识断层!
第七百一十三章湾湾精英好多
林强生带着张汝京几乎参观了东星半导体的所有工厂车间,并亲自把他介绍给了各个工厂的主管们,每到一地都召集车间中的管理人员开见面会,亲自支持张汝京的工作。
底下的各个部门主管和各层管理人员看到老板这么为张汝京站台,也都知道这位新上司一定被老板委以重任,不管是白人也好,华人也好,都表示了支持会配合新上级的工作。
在东星半导体的另一个重要研发中心,工艺制程实验室,林强生对张汝京说道:“现在我们主要有三大块攻坚任务,都是比较有难度的,目标就是世界领先!”
张汝京点了点头说道:“林董您说,愿闻其详!”
林强生十分满意张汝京的认真态度,说道:“我们的研发项目都与芯片制造设备的更新有关,或者是集成电路技术前沿的理念。第一个是在一年内要取得6英寸晶圆的制造能力,计划未来三年内取得8英寸晶圆的制造能力;第二项任务是在三到四年内实现1微米制程工艺,在十年内也就是1995年,实现0。5微米芯片制程工艺;而第三项研发项目就是实现铜互连技术,我打算在这项技术的研发上进行持续投入,铜互连是未来微处理器替代铝互连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我们也要在这方面努力,勇于研发这项高难度技术!”
张汝京听了林强生的计划非常振奋,他也感觉林强生的野心极大,这些技术是IBM都不敢小觑的,同时他也为林强生这个来自中国大陆的企业家而惊讶不已,就他接触的,国内来的人很少有这么超前的眼光!
张汝京赞成的说道:“更先进的制造工艺会在CPU内部集成更多的晶体管,使处理器实现更多的功能和更高的性能,而对于制造商来说,更先进的制造工艺会使处理器的核心面积进一步减小,也就是说在相同面积的晶圆上可以制造出更多的CPU产品,这样就直接降低了CPU的生产成本,而这反过来又促使CPU的价格降低,最终使得消费者受益!”
他对林强生说道:“林董事长,您的计划非常好,现在也只有英特尔敢于向更高集成度的芯片努力,我很佩服您有这样雄心!”
林强生哈哈笑道:“想做到这些也不容易,这中间就需要像你这样的精英来帮我了!”
他十分知道这些技术的高度和难度,更先进的制程工艺需要更久的研制时间和更高的研制技术,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量金钱的投入!
晶圆厂也仅仅是解决了制造芯片的前两个过程,制造晶棒硅锭和生产晶圆,发达国家的晶圆厂大多为了减少生产成本,硅锭都不是自己制造的,而是采购后直接加工。但是在硅晶圆显影和蚀刻技术上面,各家公司就看出了真正的技术差距。
林强生对张汝京说道:“我们制造的芯片,已经换用了日本尼康的最新型NSR1010G光刻机,它的曝光波长为365nm,分辨率为1微米,曝光面积为10mm×10mm,生产效率对100mm(4英寸)硅晶圆来讲是每小时20片。”
光刻机是现代技术高度集成的产物,这些技术包括物理、光学、化学、材料科学、精密机械、精密控制和工程学等等。现在全球光刻机的主要生产商就是尼康,英特尔和众多芯片厂商也大多采用日本人的技术。
所以80年代日本在半导体技术上对美国的冲击很严重,现任英特尔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也是这家公司的三位创始人之一的安德鲁·葛洛夫就曾经做过一个梦,梦中的他被一群野狼追逐着。
林强生对张汝京说道:“目前我们的制程实验室即将建成,我想让你来肩负起这个实验室的领导制造,我们将开展新型光刻机的研发,向着0。6微米,甚至是0。5微米制程技术努力!而且,这个实验室不光是研究产品,最重要的,它要把研发能力集中到半导体中一般的过程研发上!”
张汝京听到林强生计划倒是出乎意料的高兴,他振奋的说道:“林董事长,您的气魄十分令我本人敬佩,敢于挑战光刻机及半导体过程这个领域,把精力放在普通的技术上,这是十分难得,并且有眼光的!如果东星能够坚持这么做下去,坚持基础研究,这个实验室一定会给我们提供很丰富的成果!”
林强生不断的点头说道:“我一定要让东星坚持下去,这是我们的使命!”
张汝京郑重的点了点头,感叹的说道:“我们华人从来只着重于成品,只顾眼前利益,对于过程,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不是很擅长!”
但是他接着说道:“我本人非常想参加这个项目,但我也知道自己在这个领域并不拿手,不过我可以向林董推荐一个人选,他一定有领导这个实验室的领导能力!”
“哦?是谁?”林强生惊讶的问道,他十分想知道这个人是谁,其实他的心中也没有合适的人选,如果张汝京能够推荐一个能人那当然就更好了。
“林本坚,我的老乡,他也是我在IBM的同事。虽然我在生产部门,他在技术研发部,但我们都是台。湾人,彼此很亲近,我可以邀请他过来帮忙,他在光刻机的研发上很有经验,在IBM长期从事过程技术的研究!”张汝京热情的说道。
林强生点了点头,有些感慨的说道:“台。湾这些年倒是出了不少的人才,尤其在半导体电子领域!”
张汝京说道:“林本坚先生出身自台。湾工研院,虽然我不曾在那里工作过,但也知道工研院集中了全台的很多半导体技术和电子技术领域的精英!”
林强生道:“那就请你帮我联系一下林本坚先生,我诚挚的邀请他来东星半导体工作,领导我们的制程实验室!你也帮我约个时间,我要亲自见见他!”
张汝京笑道:“好的,林董事,我会帮您联系他,也希望我们共同开创东星半导体的未来!”
这天之后,张汝京就进入了工作状态,在林强生的鼎力支持下,他顺利的接手了晶圆厂及其他生产部门的管理工作,而他也帮助林强生邀约了林本坚。
这位同样在IBM工作的台。湾人四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最初成绩的时候。他在IBM技术部门工作长达15年,这一次林强生诚挚的邀请他,并给与了丰厚的薪水及期权奖励,林强生给他的年薪超过了100万美元,这比IBM给他的年薪足足提高了1。5倍,足以弥补他放弃IBM的地位和纽约州的优越生活!
林本坚到了东星半导体之后,迅速的担当起了制程实验室的领导角色,他不仅在光刻领域有着深厚的研发经验,而且还是这一领域顶尖层次的那一小批人,林强生真是有捡到宝的感觉!
在IBM这样的美国公司,华人的上升通道艰难,头顶上始终有一层看不见的隐形天花板,做为一个华裔,林本坚不可能超越白人同行,可是在东星半导体这里就完全没有这样的问题!
在请来了张汝京和林本坚以后,还带来了一个意外的好处,这两位台。湾人,又给林强生送来了一大批在美国半导体技术领域的顶尖精英,充实了东星半导体的人才库,建设了骨干技术队伍。
当然,其中大部分都是台。湾人,都是在美国半导体企业当中工作的精英人士。这也让东星半导体的人才结构彻底的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人才的多元化,让东星半导体越来越丰满了起来。
第七百一十四章有人来有人走
林强生正在处理着需要他亲自签名的文件,百无聊赖的,这时李晶又抱着一大堆文件走了进来,并说道:“别急,这里还有!”
林强生看着堆在办公桌上的文件高度,郁闷的说道:“李姐,你就不能一气都给我吗,还有,怎么需要我处理的文件这么多啊!”
“那当然啦!”接着,李晶翻了翻眼睛道:“还说呢,这都是平时积攒下来的,谁让你不经常来公司,好不容易来一回当然让你全处理掉!”
林强生无奈的摇了摇头,唉声叹气的继续埋头在故纸堆间,而这时候李晶踌躇了一下,看了看林强生没有马上走出办公室。
林强生抬起了头来,看着她疑惑的问道:“李姐,你怎么了?”
他笑着问道:“是不是想帮我?”
李晶没有笑出来,而是迟疑了一下说道:“强生,有个事我一直想跟你说来着!”
林强生点了点头,说道:“有什么事你尽管说啊!”
李晶强笑了一下,慢慢的说道:“是这样,我和慧昌打算返回台。湾了。我想先和你提前说一声,你可以现在就开始物色总经理的人选,最起码需要两人来接手我和慧昌的工作啊!”
“什么情况?”林强生惊讶的问道。
李晶是东星半导体的总裁兼CEO,把偌大的公司管理的井井有条。这位优秀的女性是从技术人员做起的,加盟林强生的东星半导体后,先是在实验室搞技术工作,接着林强生让她管理整个研发部门。
而后林强生又让李晶接任了奔腾电脑公司的管理职务,然后在戴尔公司的开创初期也负责它的营运工作,后来王慧昌则是接任了她的职位,而李晶则被林强生直接任命为东星半导体的总经理!
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公司管理上,李晶都比她的丈夫王慧昌要优秀得多,林强生也十分的倚重她。而她的丈夫王慧昌更像是个候补队员,这或许也是他管理的奔腾电脑公司销量越来越弱的原因,王慧昌的才能十分平庸,在管理上乏善可陈,一点都赶不上他的夫人李晶。
林强生站起身来给李晶搬来一把椅子,让李晶坐下后,仔细问道:“李姐,你们回到台。湾能做什么,是慧昌大哥想要回去还是你要回去?”
李晶露出了一丝落寞萧索和惆怅无奈的表情,声音低低的说道:“是慧昌想要回台。湾创业,这几年台。湾的电子产业发展很快,而且台北给了很多优惠政策。慧昌想回去自己创办一家企业,一直以来就有这个想法,现在他觉得是时候了。”
“原来是这个原因,你们想要回去创业!”林强生叹了口气说道。
他在办公室里来回的转了几个圈,这件事情令他十分挠头,王慧昌离开倒是也没有什么。奔腾电脑公司也就那样了,现在只是一家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