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
“这招挺不错的。”孟谦佩服,到底姜还是老的辣,这一招比傻乎乎的与丰田斗狠、仇日要高明得多。
“你现在就可以跟集团负责人谈。”泰格提醒。
“马上。”孟谦趁着思路还清晰,拨通了老总宗岩的电话——他那边还是凌晨,被电话硬生生吵醒。
孟谦表达了几句歉意,再说:“现在有个内部大乱战略……”
……
他们的第三招,叫防患于未然。
欧洲虽然不是日本车的主要市场,但可以一石二鸟,拓宽富国动力的市场,同时再打击一下对手。
如果欧洲的车企利益与富国动力的技术绑定,这时候再冲进来个日本企业,要分一杯羹——你问欧洲人,他们会答应吗?
泰格指点道:“关键仍然建立在利益上面,只要利益会产生相互影响,资本家们的脑筋比谁转的都快。”
孟谦领教了很多高招,自己也学到了些:“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司和当地企业,各自出资?”
泰格点头:“合资是必然,政策、资金都考虑进去。说个现实的,公司现在还有资金搞单独投资吗?”
孟谦摇头:“闲置的资金不多了。”
泰格显露他强大的人脉:“我可以给你牵线几家欧洲的投资、基金企业,有当地人插手,政治、地域优势更大。”
第120章巨头开撕
这三招要讲究一个快,赶在对手反应过来之前,火速的铺设好方案,迅猛的发动杀招。虽然从目前情况看,丰田没有显示出任何威胁,反观富国集团,磨刀霍霍,恨不得立即置对方于死地。
但老话说得好,商场如战场,你想要抢人家的饭碗,就不亚于杀人父母——富国集团的应对是遵守商业法则,这里只有利益,从来不会有怜悯。计划安排下去后,公司开始全面行动。
美国当地的供应合作,很多主要方面都达成了共识,合作几乎是板上钉钉;富国集团紧接着迈出第二步,它们向欧洲车企发出邀请,希望能够达成新能源领域的合作,诚意是非常高的。
欧洲的几大车企,在接到邀请后,也不敢怠慢,迅速召开会议讨论。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它们必然会派人参加,因为世界独此一家,别无分号。即便不能合作,也不能得罪人,否则是自毁前程。
在中国,接到邀请的本田也立即派来了代表。尽管前阵子富国集团抢走了日本锂电池企业的生意,但并不能阻止他们对新能源产业的野心。宗岩接待了这帮日本人,主要考虑的是供应量、单价。
合作那已经是一定的,问题是目前产量不高,富国集团刚刚把最近几个月的营业收入,全部砸在了与亚迪公司合作的动力电池厂上,公司占股80%,要打造一座产能30gwh的超级工厂。
按照日本人的意思,它们是希望全部拿完。
“口气真大,它们能消耗那么多吗?”孟谦电话里问。
宗岩说:“新能源汽车崛起阶段,肯定消耗不了那么多,但他们可以供应给其它车企,甚至是二次加工。”
“豪赌?”孟谦明白了,但否决:“按量供应,日本不是唯一客户,欧洲那边可能还会消耗一些。”
“美国的工厂产能不足?”宗岩疑问。
“摊子铺得太大,无法一下子运作。”孟谦解释,若按照原先的考虑,恐怕2017年才能使用呢。
“我会考虑这个量。”宗岩说。
……
在富国集团磨刀的半途,丰田终于察觉。
但还没给它们喘口气,富国集团就在美国加州递交了诉状,理由是:丰田使用的新能源汽车电池里,侵占了它们两种专利,要求立即停止侵权并索求赔偿。还准备了材料,请求政府给予专利“临时保护”。
等它们终于喘过来,新闻开始接二连三的的报导富国集团与欧美车企达成合作的消息,通用、福特都在铺路中低端新能源市场,通用雪佛兰将会推出两款纯电动汽车,福特也不甘示弱。
更刺激人的是,它们的同胞本田,也宣布与富国集团形成电池战略合作,很果断干脆的放弃燃料电池,跳到了中国人的坑里——先前它们还有合作电池的意向,现在瞬间翻脸,并将了一军。
一系列的重拳后,丰田的股价受到影响,开始下跌。
丰田的总部,也是连夜召开会议。
子公司的电池技术的负责人很冤:“该死的中国人!一定是它们剽窃了我们的技术,还想要反咬一口!”
但抱怨没用,老总问:“我们有什么应对办法?”
公司一名高层恼火:“必须要打响专利战争!我们收集、提供所有证据,重点从美国开始,让这群混蛋后悔!”
还有人道:“动用政治的力量,以牙还牙的搞掉它们在日本的这几项专利审核!我们的大本营必须要保住!”
当利益达到一定程度,法律是为资本服务的,好比中国的专利“拖延”法。
再有人提出杀招:“反击的同时再发动新一轮的攻击,为了争取到更多的盟友,我们可以联合其它企业,开发手机电池!”
丰田老总同意:“关键时刻,必须动用这一杀招。世界各地的手机商,已经被富国集团的垄断行为逼急了!”
出招人说:“我们成立合资企业,供应电池给其它品牌,毁灭中国人的垄断野心!同时向美国、欧盟提起对富国能源的反垄断诉讼!”
……
事实证明,巨头之间的撕x,必然是激烈的。
丰田好歹在这条道上混了这么多年,即便处于弱势,发动反击起来,仍是一只危险的毒蛇。专利官司也在孟谦预料中,但它们转向手机电池,确实令集团处于被动,甚至还有反垄断诉讼!
从某方面来说,富国能源确实利用了垄断的地位,它们收取华威和苹果的独家授权资金,全世界范围内仅向它们两家提供手机电池——剩下的七亿部手机生产商,根本就与新技术无缘。
这一招对手机厂商的吸引力实在是大,比如三星,为求得合作,改变手机产业衰落的局面,韩国政府必然会堵住富国集团的专利申请,放宽对丰田侵权的界定,从而保护三星这个巨头企业。
举一反三,美国的手机商?中国的手机商呢?
再加上反垄断这个法律,施加在富国集团身上的压力,逐渐形成。
宗岩反应神速,已经寻求公司合作伙伴的帮助,政治上的、商业上的,必须要堵住这个突破口,否则垄断的名头一旦落实,处罚绝对不弱。当然,在中国,垄断罪名想要落实,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在美国,就不一定稳妥了。如果其它手机商、产业链联合起来向政府施压,再左右社会舆论,万一法官也觉得有道理……这是最坏的结果!当然没人会坐以待毙,泰格和他幕后的力量开动。
苹果公司也不敢怠慢,富国能源遭殃,或者丰田决心发展手机电池,对它们都不是好事。苹果靠着唯一电池使用商的身份,产品需求量空前暴涨,下一代产品无比期待,这可都是利润!
苹果一旦动起来,也是非同小可的——全美的手机商加起来,影响力都远不及苹果,向政府施压,动用政治关系的招数,它们也丝毫不逊色。垄断与否,也不是全凭日本人一张嘴说了算。
嗅觉灵敏的新闻媒体,也开始围绕着这两大集团的冲突,展开报道。
加州财团外加苹果的战略性临时合伙,露出了獠牙。
丰田极其背后的三井财团,也同样不甘示弱。
事情果断是在全球闹了起来,但无法避免,无论是源于商业利益还是民族情绪,孟谦都不会低头。官司必然要打,虽然丰田一定会拥有这项技术,但进阶的、改良的专利,都已经掌握在他手中!
他也不是孤身一人,因为一直以来的经营策略,他这边的帮手只强不弱,泰格·斯通已经将前阵子与他们达成合作意向的车企、背后的集团联系起来,明确表示这会损害它们的利益。
车企们利益权衡:到底是倒向日本人,还是联合中国人?
倒向日本人,会得到中端的技术,但不成熟、性价比难说。
倒向中国人,能得到高端技术的合作,虽然价格稍高,但技术先进。
结论是富国集团这边更值得长远投资,但还是有很多企业以及基金团体,借机表示了对产能的担忧。
孟谦理解不通:“北美、亚洲两座工厂,还少吗?”
泰格笑了起来:“再高的产能,也填补不了野心这个无底洞。”
“趁火打劫?”孟谦被他点醒,还真是赤果果的资本家做派,都这时候了,还想要敲诈盟友一笔。
“换做我是他们的一方,也会这么做的。”泰格一点儿也不意外。
“该怎么办?”孟谦问他。
“既然他们喜欢跳这个坑,你就挖好给他们跳。我们目前不是还缺少资金吗?第二轮融资准备!马儿要吃草才会跑得快。等这次大融资所得的资金,集团就可以用在欧洲的发展上。”
孟谦明白了,是他跳入正常经营的误区——富国动力首要的是快!吸收资金、快速成长,带着漂亮的成绩去上市圈钱,再利用资金去发展,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赚钱的事情,交给股份和新公司。
====
ps:明天(一号)就要上架了,好坏消息都有。
好的消息是,这本书的存稿还有不少,能支撑一段时间。
坏的是,我的手出问题了,腱鞘炎,因为长期操作键盘引起的,现在打字多了手就痛得厉害,手指头僵硬……所以这本书的订阅要是很差的话,就只能放弃不写。毕竟健康比兴趣更重要。
也同样是因为手的问题,这本书将是我的最后一本书。故事比较多,坑和细节也埋了不少,希望、尽力去写完吧。
最后我想说,赠/币对作者的订阅没有丝毫帮助。
第121章杀招
事实就是这样,你想要赚得多,又想吃独食——那是不可能的。放开条件的合作,利益互相影响后,帮手们才会上心。欧美的车企,恰好抓。住这个用来讨价还价的机会,商人的狡诈尽显。
但为了压住丰田的势头,让“计划”顺利发展下去,很值得。对手弱,也不能忽视,否则等它成气候,集团的损失更大。当然盟友耍滑头,也不代表孟谦要被动接招,泰格说的,挖坑等人跳。
史蒂夫。罗森斯坦提了几点:“我对整个集团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进行过预估,等第二**融资结束后,就可以利用富国能源的盈利来支撑后续发展,良性循环到公司上市为止。”
“而在第二轮融资里,尽量吸引更多的车企和对政治有影响的集团,人都有掌控心理,只有它们参与其中,才会对新能源产业更用心;至于集团的持股方式,最佳的点在60%左右。”
泰格这时问:“你有评估过,投资这么多工厂,车企们消耗得过来吗?”
孟谦也有这种疑问,北美、亚洲还有后面可能的欧洲工厂,恐怕会面临产能严重过剩,反倒是亏了自己。
“如果是之前的锂体系,我会认为特斯拉的北美工厂,完全是砸自己脚。”史蒂夫。罗森斯坦承认这点。
“但现在的技术很高超,我个人都觉得十分的酷。新能源的大门已经打开,车企们会甘于落后?绝对不!”
“甚至我可以说,因为特斯拉的成功。电动车的门栏比传统汽车低,技术爆发后。将会有更多的创新者,投入到该领域中。”
“这整块产业。缺少一个推动它的手,我们就是那只手!”
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金融大亨,对新技术的前景十分看好。他动用了手底下的情报、评估资源,理智的说,新能源产业爆发还得等。但这个是可操作的,只要科技过关,剩下的重在人为。
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印证了他的预测。
车企最担心的是供应问题,就怕情况像苹果三星一样。苹果垄断了而三星等死,所以它们必须要拿一点股份,哪怕是1%,也意味着有了话语权、投票权,董事会里安排人,对未来大有裨益。
富国动力愿意让出一部分公司的股份,也终于让这帮车企安心。它们的主营业务是汽车,但在新能源时代,电池的制约比重会上升!车企为此大动干戈。乃至形成产业联盟都有必要。
而当车企投入资金去参与后,自身发展还能慢下来?
这又印证了史蒂夫的推论。
随后应对竞争者的问题,也已经达成一致。形成联盟的车企们有必要保护自身利益,便动用各种关系。舆论、经济乃至于政治——它们声援富国集团,号召对知识产权的尊用、保护和支持。
给马儿吃草,果然就跑得快了。这么多重量级巨头联合发声,并且一致倒向富国集团。其影响力涵盖了经济、政治领域。美国、欧盟等国都很慎重的对待,内心也清楚。日本人被将了一军。
车企们都选择富国动力的电池,谁还会在乎技术更弱的丰田?
既然不在乎更弱的技术,为了讨好富国集团,顺便在丰田身上踹一脚,打击这个汽车界的巨头,何乐而不为?
利益相互影响,事情便顺理成章。
唯独丰田的高层的得知消息后,差点吐血。
“这帮欧美列强!”有人这么称呼目前的产业联盟,它们和富国集团勾结一起,瓜分着丰田的未来。
在日本国内,本田也与外企联合,势必要抢夺新能源市场。可以想象,它们必然会对丰田形成巨大压力。
这一举动不光导致丰田股价下跌,甚至日本国内的相关锂电池产业,也受到了新技术的严重冲击,频频下滑。
丰田的老总头疼:“我们还有什么办法?”
下面众人面面相觑,想要说些重振信心的话,可现实太残酷,富国集团拉拢了大量车企、幕后财团的支持,经济、政治都被它们左右。日本的财团再强,也有心无力,很难与这么多力量抗衡。
沉默许久后,有人说:“我们发动手机电池领域的攻势,从这方面争取突破,垄断对富国能源仍旧是个威胁,就算无法击败它们,也要反咬一口。”
“同时加大投资新型电池技术,新能源这一块明显有人在暗中推动它,新时代会提前到来,我们无法阻止,只能追赶。”
……
确实,除动力电池外,手机电池尚待解决。
七亿部手机的生产商,虽然不至于联合起来,但也不是一盘散沙,以三星为首的,只要它们发挥号召作用,对富国能源还是存在威胁的。想要一劳永逸的解决这堆麻烦,还需要一个杀招。
应对垄断威胁,孟谦的办法是:“授权中低端电池技术。”
高端技术已经被华威和苹果垄断,不可能再放开,但富国集团还掌握着稍弱的技术,它们并未纳入合作协议里,只要不是以富国能源的名义,集团大可以再搞合资企业,以平息整个事件。
富国集团首先约见三星高层。
目的就奔着合作,宗岩摆出条件:“富国集团将授权合资企业进行电池的生产,并接受外界投资。”
“允许我们持有的最大额度?”三星的胃口很大,但没办法,它们已经被先前玩的这一招吓怕。
自从华威和苹果夺得合作权后,三星电子的天空就阴云密布,仅仅半年时间,销量就下滑到一个恐怖的程度。
“20%。”宗岩说。
“太少了点,三星的需求量是非常高的。”三星代表说。
宗岩笑着:“不少了。合资企业还得加入其它电池制造商的资金,将要打造世界上最大的手机电池生产地,供应至少5亿部电池。”
三星代表们交头接耳一阵,点头:“我们同意合作。”
现在有机会,哪怕是比高端技术要差一些,只提升两倍容量,但若再加上快充技术,也不至于让三星失去所有中高端市场。最起码中端产业是能保住的,高端领域无法竞争,但也能维持颜面。
三星都在这一步妥协,其它企业更没法选择。
中国的